8月午后股票配资专业知识,热浪滚滚。
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物流园内,空气灼人,却压不住一派火热的发书场景。
成堆的教材包件在月台上有序流转,智慧机械臂高速运转,精准抓取、码放;一旁的打包区里,“三人小组”正紧密协作,一人放书、一人打捆、一人搬运,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断滑落。
作为安徽省最大的中小学教材物流中心,7月份以来,8100万册中小学教材从这里陆续发往安徽省内各区域新华书店。物流园里的每一个人,都在与时间赛跑,只为让安徽省800万学子在开学前稳稳拿到新书。
打包教材。人民网记者周坤摄
今年秋季,安徽省部分中小学年级启用新版教材。面对印制延迟、超长高温、发运窗口极短等多重挑战,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教育服务总公司早已提前吹响“集结号”。
“早在5月,我们就启动了前期部署。”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教育服务总公司采购事业部负责人闫骏介绍。通过ERP系统与大数据审核,他们提前到校,分班级、分学科统计订数,大幅提升了征订准确率。6月,审核数据准时报送出版社,为印制争取了宝贵时间。
与此同时,集团与出版、印制单位保持高频协同,实时跟踪生产进度,灵活调整采购计划。进入8月,更是每两天通报一次收发货进展,最大限度提升各环节效率。
而在物流环节,一场与时间和天气的赛跑早已全面打响。
“每天有300万册教材入库,最高峰时甚至达到500万册,全部在这里完成打包、发货。”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皖新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经理焦静说,“即使高温也要完成任务,就是为了做到教材到货即卸,不压一夜、不误一校。”
然而,真正的挑战永远在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在皖南山区的池州市,教育服务专员张文联清晨五点便开始送书。他负责的7所学校,分布在里山、梅街、梅村三个偏远乡镇,服务师生1864人。最远的学校需驾车行驶40多公里盘山路,部分路段信号时有时无。
8月中旬,几次午后气温飙至38℃以上,张文联仍坚持肩扛手提,将一捆捆新书准时送达学校。
“必须逐班核对、逐袋分装,一个孩子都不能错。”张文联说。工装早已湿透,手指被捆书绳勒出深深血痕,他却只是笑笑:“只要孩子们开学能用上新书,再远再累都值得。”
物流园内,打包好的教材即将发往全省各个区域新华书店。人民网记者周坤摄
像他这样的“送书人”,遍布安徽。
在黄山市,书店工作人员大雨中背书爬山;在阜阳市,工作人员深夜巡库、防潮防火;在铜陵市,全体员工“随到随分”、无缝衔接……他们用脚步、车轮和肩膀,把书送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风雨无阻的背后,不仅是体力的付出,更是心力和智慧的坚守。
在池州新华书店,工作人员借助数字系统精准追踪每一笔“微量订单”。有的学校一门学科仅需8本教材,系统易忽略,但他们手动标红、置顶处理,反复电话确认,不让任何一所偏远学校“掉线”。
从肩挑手扛到智慧物流,从手工记账到大数据审核——方式在变、工具在变,但“课前到书,人手一册”的承诺始终未变。
截至8月20日,2025年秋季教材到货率已接近100%股票配资专业知识,到货时间创近年最早。“教育是国之根基,教材是课之起点。只要有我们在,这本书,永远准时。”闫骏说。
盛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